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特色文化】民国档案中的康平之教育篇——乱世亦有读书声<续三>

发布时间:Feb 24, 2023 | 作者:


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进一步打造康平特色文化品牌,即日起康平县文化馆公众号特推出“特色文化”版块。

此版块将宣传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带大家领略康平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如果您身边有康平独具特色的文化信息,也欢迎广大群众踊跃投稿分享。邮箱:kpxwhg2020@163.com





康平第一所初级中学


 作者:郑直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康平创办了初级中学。如果说办师范和办农校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话,那么办初级中学的目的,就有了深远的高瞻性了。从题刻在校门的“师范为国民基础;中学乃大学阶梯”的对联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办学思想。奉天省政府民国十一年(1922年)颁布的《改定学制系统并教育宗旨》中提出,“注意道德教育、实利教育,而以美德教育陶成之,以养成国家应用之人才”,是为教育宗旨。

学制开始为四年,后来改为三年。开设课程有:修身,讲修身要义;经学,讲论语集注;国文,选授古文及今文,没采用课本;英文,学习英语模范读本第一、二、三册,初中英文法一册;数学,讲授现代初中算术学、民新代数学、民新几何学和三角法;化学,学习新撰化学;物理,学习物理学;博物,学习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生理,讲授初中生理学;图画,学习铅笔水彩及油画;手工,学习粗纸、厚纸和木工、竹工;音乐,选授古今词典及乐典,没有采用课本;体操,练习徒手及器械操;习字,学写大小楷及行书。

书籍的版本选用了商务出版社的。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康平县立初级中学开始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国文改为国语,加授三民主义等课程,以贯彻南京教育部提出的“三民主义立国,即以三民主义施政,其教育应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持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及,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的教育理念。

按照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要求,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下学期开学之日起,凡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统一制服,以示整齐。制服的样式是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制定的(辽宁省档案馆存JC107-01-000482-000001号),制服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国货。

1.png


小学男生制服样式

2.png

初小女生制服样式


县立初级中学招高小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学生,一般是本期学生毕业再招收下一届学生,每届只招一个班。入学考试的科目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而有差异。比如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的入学考试,共录取学生四十六名,其中王有等四十一人是高小毕业,考了国文和算术两科,刘明信等五人分别是初、高小肆业,加试历史、地理、自然三科。

毕业生中的一部分参加教育工作或政府工作,另一部分考入了大学,初步实现了“中学乃大学阶梯”的愿望。张厚、费振翮等曾担任过校长。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县立初级中学改建成“奉天省康平县国民高等学校”,简称“国高”,张云赞任校长。

县立初级中学,对任课教师要求很高,师资力量非常强大。教员李宜春1904年(光绪三十年)出生在康平县王立岗子窝堡一个有五十多口人的农民大家庭,八岁读私塾,十二岁到县城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入康平简易师范学校学习。1921年(民国十年)李宜春十七岁,到奉天省第一师范学校考学,在七百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二。他成绩优异,为人质朴,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敬重他,推选他当班长,毕业后,又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时在沈阳大南关的东北大学中国文学系,入学后更加勤奋,在考试中名列榜首。老师、学生家长们常常用“土包子进城,名列榜首”来激励学生。李宜春三年后毕业,回到康平,被聘为县立初级中学的老师。他教授三民、地理、习字、博物等课程,很受欢迎。


3.png中等学校男生制服样式

4.png

大学男生制服样式


伪满时期,李宜春还当过本校的校长。他对“日满亲善”的奴化教育持消极态度,这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又被日本人派来的“首席教师”岛友三所不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被免去校长职务,调到当时的双辽县,任国文教员。在双辽,他还是不肯对日本人卑躬屈膝,被校长日本人柴次郎歧视,年末在他的考核表写上了“满系教师中的反动者”批语。

李宜春亲自拟定校训“忠敬”二字。他给县立初级中学写了校歌,歌词是:

吾校在康平,任务非轻,领导民众,造福苍生,超脱振兴目标定,执事以敬,宅心以忠,诚以将之持以恒,勤以习之辅以勇;勿因循勿欺蒙,融空谈尚实行,发扬乎吾校校风,改革乎社会先声。世界景仰人钦重,迈越前贤谁追踪。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我党一度解放康平,成立了民主政府。几经辗转,李宜春回到家乡,县长张雪涛亲自请他担任初级中学校长。

其他如费振翮,是土生土长的康平人,县立初级师范本科毕业生,是康平自己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陈希同,开原人,他教授数学、英文和理化,曾经在冯庸大学本科修业一年;袁保贞,康平人,教授国文、历史及经学、公民等课程,担任过临江县知事,曾是一方父母官,还在康平县劝学所任过总董;孙国珍,也是康平人,教授手工、图画、音乐,还有体操,是辽宁省东北体育专科学校毕业的高材生。训育主任王悦海,康平人,县立初级师范本科毕业,为康平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教员王赞廷、刘惠、崔彦良曾因为资格不合被改聘为代理教员。后来,他们几位都成为康平教育界的中坚力量,王赞廷还出任了本校校长,刘惠担任了县立第一小学校长。

5.png


高小以上女生制服样式



优秀的教师队伍带出了优秀的学生。县立初级中学的很多毕业生是康平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毕业生杨玉春投身教育事业,回到母校任教。    

杨玉春,字福林,是本校第一届毕业生。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他出生于康平县马家沟的一个中等农民家庭。初级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辍学回到康平。他是康平本地为数寥寥的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才子之一。杨玉春在学生时代就感受到康平教育的落后,回乡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在母校县立初级中学当了理化老师,颇受学生欢迎和社会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