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原创赏析】文学作品鉴赏(六)

发布时间:Mar 2, 2023 | 作者:


小站

拂尘


我以为

找到了命中注定的港湾
可以不再漂泊
续写一段旷世奇缘


而你告诉我
这 里 
只是驿站
小憩之后流浪依然


不说再见了
那曾是前生的誓言
此去经年
泪水伴着笑容
一并沉淀

纵使孑然一身
千山万水

亦待从头踏遍




梨花深处

塞丁


早霞如烟,

看梨花又开几度。

频雨乍消风乍收,

人在晓莺啼处。

黯回顾,

误入林花人不知,

惊起蜂蝶无数。








如果声音有记忆

李冬梅



“嘭——”

1946年6月12日,28岁的布依族青年,贺炯,一位热情的年轻诗人"巴丁"。时任中共康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当发现以尹明阳为首的反革命武装暴乱阴谋后,部署了粉碎暴乱计划,然而在骑马路经小苇塘时,“嘭——”被随从的内奸从背后开枪暗算,不幸罹难,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康平。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位骑白马的战士,多了一位旷世英雄。

后来,他的名字被印在了康平的街道——贺炯街,世世代代的康平人铭记着这位异乡人的大义。

“第七套广播体操——伸展运动”

1990年5月,国家体委推出的第七套广播体操,体操王子李宁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展示着标准的分解动作,走廊里嬉戏打闹的孩子们飞奔向操场,这样的画面不知陪伴着多少70、80后长大。

而今,还是那所学校,水泄不通的学校门口人头攒动,忙碌了一天的70、80后,甚至作为二胎爸妈的人啊,是否还记得这熟悉的旋律?是否那些光芒万丈的分解动作治愈了所有劳累?准备好迎接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豆腐——”

夜幕降临的东北,浑厚而嘹亮的嗓音,穿透用酱子糊得严严实实的窗户,妈妈端着青花瓷碗追过了几条街去“捡豆腐”。严冬里,每每捡回来的豆腐,放在饭桌上,白白嫩嫩,冒着热气,在那个蔬果不多的年代里,这可算得上一道人间美味。

前不久,从21岁开始做豆腐的张大爷来买房,40年他每天往返于康平城镇和乡下,每天坚持兜售两盘豆腐,积攒下来的钱,给老伴儿看病、翻修房子,今天给孩子全款买房子。当他扛着沉甸甸的一袋子现金交钱时,我想,那显现在眼角的细纹,已然在说,一直努力的人儿,命运从不轻视他们。

“磨剪子嘞抢菜刀”、“麻团打糕喽”、“烀苞米、烤地瓜”、“康平冬捕节开幕啦”、“您已到达目的地附近,本次导航结束”、“嘭——哗哗”……2023年的正月十五,团圆夜,我们挺过了三年疫情,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汤圆,看烟花,缤纷绚烂从不缺席康平,生生不息从来都眷顾康平,如同一朵朵绽放在夜空的烟花,所有的一切都如愿而至。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白驹过隙,如果声音有记忆,我想那是对康平最好的记忆;如果这记忆可以由我们传承,吾辈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