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是每个人都深信不疑的历史课,然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依据究竟是什么?这就要追溯到距今5300~4300年一个名为良渚的王国。它在创造了高水平的水利工程和绚烂的玉器文化之后,却突然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引人遐想。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而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良渚文化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20世纪80年代,良渚文化则迎来了令人惊叹的辉煌期。
2007年,良渚发现距今5000年的规模恢宏的古城。经专家考证,这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营建最考究、配置最高级的古城。于是,有考古学家提出,良渚古城的发现意味着当时存在着一个“良渚古国”。良渚古国的年代比夏朝还早,截至目前,它可能是“中国第一古国”。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承载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国?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良渚古城已具有初期城市的特征,是一个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度。
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中心宫城面积30万平方米,王城面积30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800万平方米,水利系统规划和影响的范围则超过100平方公里。如此格局,已经不逊色于同时期古埃及等古代文明,甚至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0世纪60年代,良渚文化分布地区就发现了少量有刻画符号的器物;90年代之后,在瓶窑、安溪和良渚地区,出土了大量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光是在嘉兴平湖的庄桥坟墓地,发现的刻画符号数量就达到200多个。据良渚文字课题组统计,他们共收集器物534件,刻符608个,其中有类似花、鸟、龙虾、鳄鱼、毛毛虫的形状,有一些符号看起来和甲骨文相像。
玉器是良渚文明礼制最典型的物质载体。良渚文明目前虽然未发现青铜器,但该文化遗址却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挖掘出土的玉器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这么多玉器,硬度高又难以加工制作,在制作工艺和工序上完全不亚于青铜器的制作,足见当时的人们更看重玉器。
良渚古城外围有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统,长度延绵20多千米,由谷口高坝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体现了中国早期水利工程的科学性,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杰作。
良渚古城中有巨大的仓库,存储着大量的粮食,这应是良渚稻作农业高度发达的物证。2011年在莫角山宫殿旁发现的一万多公斤已碳化的稻米,表明良渚统治者的富庶。
古城外发现有陶器作坊、玉器作坊,还有码头。这一切足以表明,良渚是一个商业和手工业都相当发达的古国。
碧水纵横,绿树繁茂,满目生机。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先民,
用他们的智慧筑了一座城,
留给现在的我们无限的遐想……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良渚王国,
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的水乡生活。
内容简介:这是有关良渚文明、良渚考古及良渚申遗的一部叙事性科普著作。作者以近十年跟踪采访报道良渚考古及申遗的经历,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史;良渚古城“申遗”始末等等。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推荐理由:5000年很遥远,考古与申遗很专业,作者马黎以她的笔,她的触摸,她的理解,将5000年前的宏大叙事和寻常生活,将申遗背后的风云际会和埋头苦干,“翻译”成津津有味的故事,架设起通古达今、沟通专业与公众的桥梁。
使用方法:识别二维码即可悦听,更多资源可关注“康平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数字资源”—“博看有声”手机号注册即可,另可下载博看有声APP,手机号注册输入机构号kpxtsg,即可悦听更多资源,还可将喜爱的资源下载到手机支持离线悦听!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