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知识视界 | 元宵灯火映梅枝,月满人间共此时

发布时间:Feb 12, 2025 | 作者:康平县图书馆


传统节日

如果说春节是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戏,那么元宵节无疑是这场演出的压轴节目。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等,是我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来庆祝:观花灯、猜灯谜、品元宵、舞狮子、踩高跷……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01

品元宵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元宵”又称“汤圆”,最初被称为“浮元子”,是以白糖、芝麻、豆沙、黄桂、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的圆形美食,可汤煮,可油炸,也可蒸食。“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和美团圆,幸福美满。

 

在我国,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宋朝时,民间就非常流行在元宵佳节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碗元宵,欢度幸福的时光,祈愿往后的日子顺遂圆满。

02

观花灯


元宵节,元气一始。这一天通常在立春之后,正值万物萌芽却未吐蕊之时,为了增添红火、热闹的节日氛围,人们便制作了各式五彩缤纷的花灯,高悬于街头来庆祝节日。这些上面绘有各种繁花和飞禽走兽的花灯为节日锦上添花,昭示了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繁花似锦”的美好祈愿。


元宵节观灯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明帝时期,当时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下令元宵节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意为点亮彩灯,祛除黑暗,点亮心灯,驱除烦恼。


此后,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广为流传,每逢此节日,大街小巷,总是红灯高挂,灯火璀璨,男女老少携手出游,观灯游玩,尽情狂欢,场面热闹非凡。如唐朝时期,就发展出了盛况空前的灯市,长安城曾燃灯五万盏,辉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正如唐朝李商隐所写的:“月夜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03

猜灯谜

猜灯谜的习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隐语”是灯谜的雏形。到了魏晋时期,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朝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中秋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谜,“猜灯谜”的习俗由此而来。

 

猜灯谜的习俗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热闹的气氛。这一活动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4

其他习俗

除了这些民俗活动,我国民间还有逐鼠、迎紫姑、走百病、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元宵灯火映梅枝,月满人间共此时。今夜良宵,全家团聚,尽享天伦。愿天长地久,花好月圆!


扫描上方二维码

一起元宵赏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