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博看荐读】二十四节气—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发布时间:Mar 5, 2025 | 作者:康平县图书馆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这月起,桃花开始陆续绽放。黄鹂感受到阳春之气,出来活动。老鹰躲起繁殖,古人以为老鹰变成鸽子频繁出现。



惊蛰·渊源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初动,发声启蛰,万物复苏萌发。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

这一时期气候干燥,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所以惊蛰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



惊蛰·习俗




在惊蛰当日,民间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1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民间有惊蛰日蒙鼓皮、祭祀雷神的习俗。

2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

3

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因此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




惊蛰·诗词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博看荐书




《站在世界之巅》


本书即以 1960 年和 1975 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来龙去脉为主轴,全面反映中国登山队从 1955 年建立至 1975 年第二次登顶珠峰这二十年的历程。这两次登顶珠峰,是那个年代轰动全国、震撼世界的壮举,不仅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创造了辉煌的登山业绩,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其中的一些成就,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科学界和登山界。然而,至今都还没有一部完整而翔实地记述这一历程的纪实作品面世,本书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自渡》


人生不过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你身处低谷时,你可以消沉,可以焦虑,可以抱怨,甚至可以崩溃。但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或某个人,而是你的格局和释怀。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自渡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作者墨多先生,凭借丰富的心理学知识、10多年的咨询经验,以及曾帮助过众多女性改变命运的具体方法,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发观内心潜在的能量,获得治愈身心的力量,拥有不焦虑的自在人生。



《对不起,我可能对人过敏》


你不想说话,别人却以为你高傲孤僻;你爱倾听,别人却以为你优柔寡断;你只想安静,别人却以为你不敢发声;你不想打电话,只想用文字交流,却会给沟通带来误会和麻烦。

内向的人总是在职场中被“透明化”,在人际关系中被“边缘化”,这给他们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困扰。其实,内向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它就是性格的一种。本书作者生动描述了内向型人格的特质,分析内向者在职场、沟通、亲密关系等场景中碰壁时,该如何找到摆脱困境的方式。作者还分享了内向心理咨询指导案例,从这些内向者的故事中,你会重拾自信,找到与内向性格和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