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致敬中国航天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Nov 26, 2020 | 作者:县图书馆


封面图.jpg



 万众瞩目的“嫦娥五号”终于亮相了!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配图1.jpg

“嫦娥五号”是探月工程三步走

收官之作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在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工程领导小组便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配图2.jpg


“嫦娥工程”按计划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射的“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探测器,还有即将发射的“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步走。


配图3.jpg

2007年,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3天后进入月球环绕轨道展开科学探测,并成功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第一步“绕月”顺利完成。

配图4 嫦娥一号.jpg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的成功落月,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的软着陆。

配图5 嫦娥三号.jpg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配图6 嫦娥四号.jpg

     嫦娥五号任务,就是承担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中的“回”,也就是首次进行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配图7.jpg

嫦娥五号有望创造探月工程

5个“中国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集土壤样本;首次从月球表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实现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首次实现对月壤的存储、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本次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将会是中国对月球探测的一个里程碑,在得到完整月球土壤样本后,通过分析比对,我们可以获得对于月球更多的认知,在未来可以在建设月球空间站,并向更深远的太空进行探索。

配图8.jpg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太空探索在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读联体特别推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数字资源阅读推荐专题。

好书推荐

《李鸣生航天七部曲》

配图9 飞向太空.jpg

     推荐理由:

     “航天七部曲”是著名作家李鸣生二十年的心血之作,李鸣生曾在发射场度过十五个春秋,先后采访过钱学森等上百名专家,是中国航天的创业者、见证者和记录者。本套书开创性地打造了中国唯一一部文学化的航天通史,不仅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思维模式,还将文学从一贯书写陆地文明的历史转向书写空间文明的历史,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片新的风景,堪称从陆地到太空的一次文学远征!



《三体》

配图10 三体.jpg

     推荐理由:

     《三体》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其作者是我国作家刘慈欣,他凭借该作品获得第七十三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该作品是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林》、《三体3•死神永生》三部组成。《三体》以气势宏大的故事架构、瑰丽新奇的科学想象、浓郁朴素的人文反思,抒写了一部带有崇高意蕴的太空史诗。他是一部纯粹的“硬科幻”作品,是一个与科学理论、逻辑推演都自洽的世界。


《流浪地球》

配图11 流浪地球.jpg

     推荐理由:

提起《流浪地球》大家都不陌生,它荣获2000年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曾经口碑票房双高的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本作。小说讲述了太阳即将变成红巨星,毁灭全太阳系里的行星,人类启动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的移民方舟,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相比于电影,小说更侧重跨越时代的悲壮和对人性的思考,值得一读。





以上数字资源均可在

读联体小程序

免费畅享

想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赶快扫码体验吧!


64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