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莫贪香饵弄沈钩 ——金代提点辽东路刑狱王寂放生的故事

  • 康平县辽金一条街

  公元1190年农历三月初四晨,大金咸平路咸平府(今辽宁省开原老城)庆云县城(今辽宁省康平县郝官屯镇小塔子古城)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城西的古塔若隐若现。城东辽河上,不时有渔舟出现,岸边的芦苇和蒲草刚刚钻出水面,露出点点嫩绿。

  太阳刚刚升起,通往庆云县城的官道上,一队骑马的年轻侍卫簇拥着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官员,自西向东匆匆奔庆云县城而来。这位官员就是刚刚受命为提点辽东路刑狱的王寂。

  此次奉命巡视辽东,王寂感慨万千: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八月,黄河在现今的河南省卫辉市处决堤,接着泛滥到河北,时任户部侍郎的王寂受命处理水患,因治水无功而于当年冬被贬黜为蔡州防御使。大金1115年建国后,随着国力的强盛,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1189年,金章宗完颜璟继位之初,借鉴宋制设置了提刑司,除负责监督刑狱以外,还负责监督各地官员的行政事务,兼管农田水利,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一心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金章宗马上就想到了政声颇佳的老臣王寂。于是,王寂临危受命,出任提点辽东路刑狱,在花甲之年又开始了新的政治生涯。感受着浩荡皇恩,不顾年老体弱,王寂刚一上任,就开始了第一次巡察。

  公元1190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从辽阳出发至今,二十多天里,王寂先西行而后折返东行。对于在辽宁省康平县发生的这一幕,他在《辽东行部志》中做了清晰的记载:“戊午早,解鞅于庆云县。县本辽之祺州,皇统间始更今名。予方解衣盘礴,从者携束蒲以献,曰:‘适得双鱼,鲜可食也’。发而视之,气息奄奄然,即命贮之盘水中,少顷,植鬐鼓鬣,颇有生意。予叹曰:‘尔相濡以沫,相呴以湿,苟延斯须之命,何如相忘于江湖哉?’乃命长须,持送于辽河之中流,圉圉然,洋洋然,幸不为校人之欺也。戏作小诗以祝之云:‘我哀濡呴辍晨羞,持送东城纵急流。此去更饥须闭口,莫贪香饵弄沈钩’”。

  文字虽短,但却是史书上能查到的最早明确记载发生在辽宁省康平县的一段史实。人们可以从中看到800多年前,发生在康平郝官小塔子村的一个真实的场景:初四早,庆云县城的西门刚刚打开不久,王寂和他的一队侍从就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城里。经过辽金近二百年的建设,这座位于辽河边的重镇虽几经战火却难掩其繁华。没有惊动地方官,王寂一行人来到城内一处宽敞的地方,准备休息吃饭。这时,一名侍从抱着刚刚弄来的一捆蒲草,让王寂坐在上面休息。解开外面穿的大敞,王寂刚一落座,侍从就笑容满面地说:“大人,您今天有口福了。刚才我们找蒲草的时候,遇到一个卖鱼的,买到两条辽河的开河鲤鱼。一会儿早饭就吃这个,行吗?”随即,王寂站身,看到随从放在门口的两条鳞片发红,嘴巴还一张一合的鲤鱼卧在地上,很是可怜。想到前几年自己被贬蔡州的无助和凄苦,王寂马上让侍从拿来一个水盆,装满水,把两条鲤鱼放入盆中。不一会儿,两条鱼就在盆里欢蹦乱跳地戏嬉起来。面对此情此景,王寂想起了《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两条鱼,不禁感慨万千,对盆中的两条鱼说道:“尔相濡以沫,相呴以湿,苟延斯须之命,何如相忘于江湖哉?”

  于是,王寂让侍从端着水盆来到城东辽河边,亲自看侍从下河把鱼放入水中“悠然而逝”——顺流而下不见踪影。此时此刻,作为一位地方高官,同时也是大金当时的文坛领袖,王寂的感慨颇多,看到鱼游走了,他又想起了一位古代先贤——子产。为什么会想到子产呢,因为与放生鱼有关。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一次,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他,子产便让管理池沼的小吏——校人,把鱼放到水池中。没想到,校人把鱼拿走后就煮吃了,然后回来告诉子产说:“鱼放到水中时,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儿就变得自由自在的了,迅速地往池塘深处游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校人出来就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啊!”因为亲眼目睹了鱼放入辽河中游走,王寂在回城的路上,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像子产那样被手下欺骗——“幸不为校人之欺也!”王寂的餐桌上虽少了一道菜,但中国诗坛上却多了一首劝诫后人要为官清廉的劝诫诗:

我哀濡呴辍晨羞,

持送东城纵急流。

此去更饥须闭口,

莫贪香饵弄沈钩。


——注:“沈”通“沉”